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稿源: 河北新闻网 时间: 2017-06-12 14:16:54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筑牢哲学社会科学阵地

河北大学党委书记 郭健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哲学社会科学阵地。

一、筑牢哲学社会科学阵地,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在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过程中,河北大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始终注重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信仰坚定、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强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打造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作为综合性大学,河北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除艺术学以外的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其他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门类,汇集了一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严格贯彻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政治要求,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人才培养的保驾护航作用。学校以获批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实践”的“三走进”活动和“读经悟典”活动,以“微电影”为载体创新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全国高校最早提出“滴灌式”育人模式、最早获批延安精神研究基地、最早成立“关心老一辈工作委员会”,经常性开展世情国情、党史校史教育和高雅艺术进校园、志愿服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育人环境。

二、筑牢哲学社会科学阵地,必须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河北大学始终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注重发展具有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和冷门学科。近年来,河北大学紧紧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学术研究,培育了一批优秀学术团队,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年度立项数超过985高校平均水平。在近十年组织的三届河北省社会科学特别奖评审中,共评选出特别奖4项,河北大学获得3项。一大批专家学者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筑牢哲学社会科学阵地,必须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河北大学始终坚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学校学科资源丰富,高水平人才聚集,有利于形成学科集群,能够在学科交叉融合聚变中发挥综合优势、解决重大关键性问题,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学校作为距离新区最近的大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第一时间成立了“河北大学雄安新区研究院”,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启动了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传统文化挖掘与整理、区域经济转型与升级等10项工程,努力建设新型综合性高端智库,服务“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整合优势精准施策 着力提升高校智库影响力

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 董兆伟

河北经贸大学遵循智库建设规律,立足河北,把服务重大战略需求放在突出位置,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扎实推进高校智库建设。目前,我们整合资源,已建设了10个智库研究平台。其中,河北省道德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被确定为9家首批试点智库之一。

一、以聚焦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提升决策影响力。河北经贸大学始终把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智库研究的主攻方向,有效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一是充分发挥河北经贸大学拥有一批省委决策咨询委员、省政府参事等专家群体的独特优势,及时了解决策信息、精准确立研究课题。二是主动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沟通与合作,准确把握决策需求,切实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通过采取项目化运作,组建科研团队,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方式,为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创造条件。

二、以举办高端论坛为抓手,着力提升学术影响力。为进一步提升智库学术研究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河北经贸大学充分利用京津冀交流便利的区位优势,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切实加强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精心谋划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高端论坛活动,通过与高层次专家、学者的对话交流,智库整体研究能力明显增强。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后,学校及时与北大、南开联合主办了“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

三、以整合学科平台为重点,着力提升社会影响力。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航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和法学三个河北省“双一流”优势学科为重点,进一步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筑牢智库发展基础。整合了“社会管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雄安开发研究院”“绿色低碳研究院”等研究平台,打破平台壁垒,实现各专业融通互补,拓宽智库建设空间。如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全国培训基地——河北志愿服务学院为载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培训、项目孵化、组织培育、理论研究。截至目前,已培训全省志愿者骨干近千人,全国志愿者骨干120余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创建文明城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结合我省与中东欧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契机,学校智库积极跟进、主动作为,切实提升服务“一带一路”能力。一是积极开展国际培训。2016年,通过整合机构,划拨专项经费,破格聘任有专长的人员,成立了中东欧国际商务研修学院。目前,研修学院已为中东欧200多名学员提供了相关培训,有105名学员来自中东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38人来自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项目,为我省钢铁产能走出去作出积极贡献。二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研究。成立了尼泊尔研究中心,该机构是全国首家研究尼泊尔问题的智库,多项研究成果被中联部等中央部委采纳,被认定为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

坚持党校姓党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副校长 侯贵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年来,省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努力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彰显党校的担当与作为。

一、坚持党校姓党,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是坚持姓“马”姓“共”。在党校讲坛上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地讲党的性质、宗旨、传统、作风,切实发挥党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重要阵地的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三是加强思想引领。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理论专题,组织专家教授走机关、下基层、进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讲活动。

二、发挥自身优势,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理论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重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等党校特色和优势学科,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学科支撑。二是突出重点形成研究特色。突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推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在河北落地生根;强化西柏坡精神研究,围绕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光辉实践和宝贵经验出版了西柏坡研究系列专著。同时,注重成果转化,近5年向省领导报送《决策参考》100多期,其中80多期受到省领导肯定批示。三是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近年来在《河北日报》等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200余篇,组织开展了“西柏坡精神与中国梦——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65周年理论研讨会”等一系列理论研讨活动。

三、突出主业主课,发挥主渠道大熔炉作用。一是开展大规模培训。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等,近5年来共举办各类主体班次120余期,培训干部1.5万余人次。二是突出主业主课。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教学,深入开展“读原著学经典”活动,在主体班次设立体系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教学单元。突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学,开设“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教学专题。三是加强教材建设。先后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读本》《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学习读本》《河北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100例》等教材,进一步完善了主业主课教材体系。

传承弘扬西柏坡精神 建设理想信念研究教育高地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戴建兵

长期以来,河北师范大学在西柏坡精神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2013年6月,教育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学校设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成为全国8大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以研究发掘西柏坡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线,以服务河北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打造“学术高地”,建设“红色智库”,筑牢“宣教阵地”,已初步形成“一体两翼”的建设发展格局,成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品牌。

一、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打造学术高地。占领学术制高点,既是理论研究的本质要求,也是服务社会的前提。中心多年来围绕西柏坡精神开展系列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在西柏坡与新中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西柏坡精神与执政党建设、西柏坡规矩与全面从严治党、“两个务必”“赶考精神”与政治生态建设等方面形成明显研究优势。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5项;出版《西柏坡精神》《来自西柏坡的报告》《西柏坡口述历史》等专著10余部;在《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和报纸发表论文60余篇。与复旦大学、井冈山大学、延安大学等8个红色基地共同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刊文推介,社会反响良好。

二、坚持以史鉴今咨政育人,建设红色智库。近年来,中心组织专家围绕“河北省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河北省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经验”开展研究,深入辛集、临西、遵化、秦皇岛开发区等10余个县市区进行调研,总结河北经验,提出对策建议。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中心编辑出版的《党章悦读》,被中组部列为全国党课教材,被省委组织部列为“两学一做”权威读物。中心创办的智库专刊《西柏坡报告》,直接报送中央党史研究室和教育部,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参考。中心专家围绕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开展的研究,《积极应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等获省领导批示。中心协同西柏坡纪念馆等单位相继举办“弘扬赶考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赶考精神与执政党能力建设”等多场研讨会,组织专家结合实际问题开展研讨,为治国理政献计献策。

三、聚焦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宣教阵地。西柏坡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独特、资源丰富、生动形象,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教材。学校将西柏坡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通过面向学生开设选修课、组织师生“重走赶考路”、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等,坚定师生的理想信念。中心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广泛运用到各级各类培训中。近年来,仅设在我校的教育部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河北省干部选学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已培训高校辅导员、党政干部、骨干教师、宗教爱国人士以及西藏阿里地区干部等10万余人次。中心参与河北电视台摄制的六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转折:西柏坡1947-1949》、五集文献纪录片《董必武在华北》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社会反响良好。

为哲学社会科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郭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一年来,省社科院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心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工作展现出新的气象。

一、要把队伍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为此,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要解决好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问题。省社科院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敢于亮剑。二要解决好为什么人做学问的问题。必须要明确社科工作者是为人民做学问,为党的事业发声。三要解决好学风、文风、作风“三风”问题。四要解决好人才问题。我们的社科研究搞得好坏关键是能不能把人才聚集起来,大家愿意不愿意来。为此,省社科院连续组织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的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了百村调研、送理论下基层的系列活动,搞了人才引进规划,对于研究人员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要把创新机制紧紧抓在手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建立起一整套鼓励创新、灵活高效的支持发展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关键是要把这些政策和举措落到实处。两年来,省社科院以打造“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河北中心智库”为重点,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率先出台新型智库建设先行试点方案,积极开展先行先试。目前,已经建成了5个智库中心和1个舆情实验室,其他2个实验室和3大平台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重点打造了《智库成果专报》,仅2016年,得到省领导肯定批示的智库成果就有49篇,批示率达9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省社科院舆情实验室建成仅一年,就被中宣部评为“优秀单位”,并获得省级机关创新成果奖。目前,省社科院已经形成了省领导圈定课题、开展第三方评估、上报省委和中办信息、上报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舆情深度分析等多种智库品牌产品。

三、要把服务“三个需求”紧紧抓在手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省社科院而言,关键要发挥好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聚焦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搞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武装工作,聚焦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搞好决策咨询和应用服务,聚焦全省社科联合和资源整合的需求,加强管理服务。我们深知,理论只要是彻底的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一经掌握了群众,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理论工作者担负着阐释理论、传播理论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的重要职责,社科理论工作者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应该而且必须要发挥好应有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 助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刘教民

去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重点研究基地体系,为建设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2016年11月,省教育厅组织召开了全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就推进我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发展进行深入研讨。目前,已认定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5个,累计资助经费5158万元。河北大学的“河北省生态与环境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的“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河北经贸大学的“河北省道德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为首批入选河北省新型智库建设的试点单位。

在我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地位,注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建设,提升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文明传承意义的相关学科建设水平。将河北大学哲学、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河北师范大学考古学等学科以及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等一批学科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建设,统筹推进我省“双一流”建设,夯实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

二、实施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计划,提升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服务水平。为充分发挥我省高校学科门类齐全、高层次人才聚集的优势,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服务水平,2014年开始,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了全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工作,主要针对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组织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有关管理部门的优势科研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并被广泛采纳。

三、大力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计划,推进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我们坚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体系,打造“全员培训平台、校本发展平台、社会实践平台”,推进“名师培养工程、梯队建设工程、信息化强师工程、教学创新工程”,积极支持和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倡导集体备课和名师引领,强化问题意识和团队攻关,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责任编辑:秦秋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