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速生产要素聚集

稿源:  时间: 2016-05-05 16:45:09

 

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是区域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是区域发展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事关发展成果共享和社会稳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要实现“三区一基地”的目标,必须尽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速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聚集。

一、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比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省公共服务短板效应明显,严重弱化了要素聚集能力,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

基本公共教育方面:仅从生师比指标上看,差距明显。京津冀小学生师比分别为14.44、14.71、16.92;初中生师比分别为9.44、10.21、13.45;普通高中生师比分别为8.41、10.62、13.23。而且办学条件和师资质量差距更为明显。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仅从公共图书馆情况看,京津冀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分别为1.03册、1.05册、0.29册。而且博物馆、广播电视覆盖、出版发行机构和网点、少年儿童读物发行等方面,河北省与京津也存在巨大差距。

公共卫生方面:仅从卫生技术人员配比情况看,京津冀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99人、56人、48人。而且在京津两地优质医疗机构、技术人员水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明显高于河北省。社会服务方面:京津冀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分别为154%、33.1%、48%。同时,便民利民服务、城乡居民生活保障、社会福利企业机构等方面,京津远远优于河北省。基础设施方面:京津冀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分别为24.84,18.14,11.34标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99.6%,96.7%,86.6%,在水电暖气保障水平、市政建设、市容市貌等方面,河北省与京津差距巨大。

社会保障方面: 2013年京津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发放水平分别为2783元、2110元和2072元,北京是河北的1.34倍。而且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

在京津冀区域中,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力明显处于劣势,生产要素吸引能力严重弱化,形成了虹吸效应现象,导致了大量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涌向京津,进一步拉大了三地差距。

二、提升我省公共服务水平的对策

(一)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公共服务财力支撑

一是拓展发展公共服务的收入来源,建立与公共服务发展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系。二是以公共财政改革为重点,加大一般预算中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规模,增强财政购买公共服务的实力。三是科学预算,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优先用于民生短板方面的支出。

(二)创新供给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一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供给体系,引入PPP等模式,形成以政府供给为主导,多元化参与的供给体系。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购买制度,因地制宜精准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保障公共服务资源充分利用。三是完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机制,构建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程序和平台。

(三)强化协同意识,推进政策衔接

一是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京津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和机构落户河北,形成资源共享、要素趋同的京津冀长效合作机制。二是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公共服务合作模式和经验,按照协同发展要求,在制度层面积极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政策互认与衔接。

(四)推进城镇化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布局

一是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使特色鲜明、定位准确、规模适度的“微中心”“网状化”、“带状化”,降低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提高公共资源的集聚程度和规模效益。二是以教育、交通、医疗、社保、环境等公共服务产品为抓手,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优化公共服务布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强化科学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好顶层设计,提升公共服务规划和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有序发展。二是建立公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将公民意愿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三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构建监督体系,建立部门之间协调沟通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总之,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弥补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公共服务承载力,破解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向河北聚集的瓶颈,是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关键所在。

作者: 河北大学陈志国

责任编辑:刘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