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我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的思路与对策

稿源: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时间: 2015-06-05 11:13:33

 

    河北是全国能源消耗大省和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省份,目前虽然工业燃煤、城市燃煤污染初步得到控制,但农村燃煤污染依然是重灾区。全省农村家庭年耗煤达4000万吨,农村散烧原煤占全社会耗煤量的11.9%,对3项污染物贡献率分别达到了烟尘23.9%、二氧化硫16.9%和氮氧化物4.9%,其中农村冬季取暖一年要消耗3000万吨煤,比全省所有电厂排放的污染物还要多。从我省农村用能结构看,燃煤、电、液化气、秸秆、太阳能分别占74%、13%、8%、4%、1%,以秸秆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仅占5%。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减少农村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省下一步治污的重点。为此,我们于今年7月至8月赴我省内丘、临城、平山、阜平等地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的思路与对策。

    一、把发展生物质能源放在农村新能源第一位

    生物质能源是唯一与“三农”有直接联系的能源,符合农村资源条件和用能结构分散特点,是实现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改善农村生活面貌、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载体,其综合效益是其它新能源无法比拟的。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6.8%,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秸秆露天焚烧、乱堆乱放等现象仍然存在。要达到国家提出“到2015年底秸秆利用率达到95%以上”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秸秆的能源化利用。我省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林业等“三废”资源量每年约有3000万吨,据测算,将秸秆成型燃料与生物质取暖炉相配合,2吨秸秆燃料热量可抵1吨标准煤。如果能在全省推广,每年3000万吨以上的秸秆生物质燃料,可以至少替代1500万吨标准煤,同时烟尘量、二氧化硫减排超过九成,农民燃料支出也会大大减少。秸秆生物质燃料还可以向城市延展,替代城市中小锅炉燃煤,这在曲周县已经实现。同时,我省去年立项的33处秸秆联户沼气站全部建成后,年消耗秸秆12万吨,可节约标煤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二氧化硫331吨。根据实地调研,发展生物质能源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生物质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关系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应尽早启动生物质能源潜力调查,在资源评价和环境评估基础上,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制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引导生物质能源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为推动规划落实,应细化规划目标,采用一把手负责制,分步骤实施,分阶段验收。

   (二)建立专业化原料收集、运输、储存及供应体系。农林生物质原料具有分散性和季节性特点,原料收集主要依靠人工和小型机械。目前,机器投入、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叠加,造成“从地头到厂里”的收购成本过高。如平山县,一般秸秆回收至少需要两个劳动力、一辆车,从收集、装车到运输,两个人每天可回收1.5吨,除去消耗的油钱,每人可分摊100多元,这相当于外出打工一天的收入,但劳动强度却大得多。所以农民对此兴趣不大,宁可每亩地花上六七十元钱进行秸秆还田。人工费高,也导致秸秆压块成本增加。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推广成安县“以奖代补”方式奖励秸秆回收者做法,将政府在禁烧秸秆监管上的投入,用来扶持秸秆回收,从而变堵为疏,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政府参与秸秆清运的积极性。二是鼓励中下游企业与农民和相关组织建立稳定互利的协作关系。大部分农户希望使用置换方式获得新能源,内丘县岗底村秸秆气化站以1:1的比例(即1公斤秸秆兑换1立方米燃气)进行新能源置换,受到农民欢迎,用户主动把秸秆交到气站进行置换。这种方式可以在保障原材料供应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三)完善农村新能源产业化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农村新能源技术管理与服务支撑体系比较薄弱,缺乏规范的计量标准,缺乏市场化的售后服务与管理体系。大型沼气工程和生物质集中气化工程绝大部分由政府集体所有,运营效率不高,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因此,应鼓励各地建立农村新能源服务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比如依托各生产商和经销商成立农村新能源服务公司,与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相结合,完善日常维修服务体系,争取做到“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确保新能源产品安全可靠运行。

   (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生物质能源经济效益。相对于户用沼气来说,大型联户沼气能常年稳定供气,后续管护服务也较好,符合新农村发展需要。但是,目前联户沼气站大多处于经营亏损状态,原因在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沼渣、沼液等副产品未能得到综合利用。例如,保定望都县柳陀村沼气站,由于没有固液分离机,每天排出近4吨的沼渣、沼液白白浪费。由于沼渣、沼液缺少国家标准不能商品化,建议先由省市制定出台沼液沼渣的商品化利用标准,同时将固液分离机、沼肥加工设备等纳入农机补贴目录。

   (五)建立生物质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支持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政策,但政策门槛过高,力度不及风能、太阳能。如,秸秆利用项目可获得财政部补贴的标准为: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年利用秸秆1万吨;农业部门对秸秆收储也有补贴政策,但要求收储点必须达到6万吨。从事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一般达不到补贴标准。内丘县岗底村秸秆气化站两期共投入390万元,按照现有政策,中央仅补助30%,剩余70%来自地方配套和自筹资金,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导致村集体或企业投入加大。因此,激励政策要分层设计,更加照顾中小企业。建议:一是加大对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政府投资比例,提高对联户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工程的国家补助标准,市县支持资金要确保足额到位;同时参照农机补贴,将联户沼气所需沼气提纯、压缩设备和发电机纳入补贴目录。二是发挥金融部门作用,通过小额贷款和利率优惠等方式支持农村新能源建设。

   (六)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初期投入大、风险高,政府专项基金往往优先给国有企业,民营投资主体缺少发展动力。今后应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调动民间资本进入,以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并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状况,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强太阳能推广利用

    太阳能是适合在我省农村推广的另一种新能源。我省气候分区属于二三类地区,太阳能储存较丰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太阳能热水器,而占能比例60%以上的冬季取暖仍然普遍采用煤炉、火炕等方式。一种融太阳能、光热与采暖炉技术于一体的太阳能暖房研制成功,有望掀起一场农村采暖革命。

    位于临城县的河北维克莱恩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太阳能供暖成套装备生产厂家,它研制的被动式太阳房成套装备,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辅助能源(采暖炉)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室内地暖及室内保温系统组成,在不显著增加造价的前提下,节能率达70%以上。以100平米工程为例,每年可节约采暖用煤3.28吨,四季炊事、洗浴用煤 3.12吨,合计节煤6.4吨。全省1079万户农户若有10%采用这种设备,每年可节煤300万吨。

    太阳房推广的最大障碍是初装成本相对较高,接近4万元。北京已出台政策,对农村太阳房政府补助2.6万元左右。合肥2013年首创“光伏扶贫”工程,政府出资为“三无”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不但满足了农民能源需求,而且农民通过卖电还能得到稳定收益。我省应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样板村范围,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加速太阳房的推广和普及。

    三、推广使用洁净煤

    “煤改气”工程、集中供热、电能替代等措施都不适合农村的自然条件,考虑到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推广优质低硫煤,代替劣质散煤和蜂窝煤,仍是治理农村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目前石家庄已在52个村庄3.4万农户率先推广低硫型煤,每年消耗燃煤16.1万吨。如果这些村庄全部用上低硫型煤,全市PM10、PM2.5和SO2年均浓度可以分别下降0.8%、1.4%和1.9%。如果低硫煤推广到全市4500个村庄,空气质量必将有一个大的改观。

    但是,在劣质煤仍具有价格优势的背景下,推广洁净煤必须依靠政府补贴。若补贴过少,难以调动农民使用低硫煤的积极性;若全价补贴,又会给财政带来巨大负担。目前劣质煤价格每吨仅200多元,而石家庄洁净煤每吨指导价880元,使用洁净煤每吨补贴360元。按照今年推广380万吨低硫煤任务计算,需向农户发放补贴13.68亿元,占去年全市财政收入的2.1%。石家庄城区周边大约有900多个村,燃煤需求约121万吨;如果全市4500个村庄都用洁净煤,需要605万吨,分别需发放补贴近44亿元、218亿元,财政将不堪重负。

    考虑到我国新《环境保护法》明年开始执行,环境税方案也已上报国务院,节能减排更加重要。配合推广使用洁净煤,加快生产洁净煤也应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洁净煤技术包括多种常规技术、高新技术,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学科的技术群,已成为当前国际能源环境高技术竞争的重要领域。我省应以治理空气污染为契机,打造中国北方洁净煤技术开发应用基地。首先,协调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及环保部门,制定洁净煤发展计划,进行统一布局和管理;在国家洁净煤技术标准未出台之前,研究制定我省《低硫散煤及制品标准》;同时确定非洁净煤设备的强制性淘汰时间表。其次,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低硫煤生产企业,扶持洁净煤技术、专有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洁净煤技术开发中心,降低生产成本;改变中小企业作坊式生产,工艺流程不规范,产品质量波动大的状况。

    当然,从技术路线上分析,洁净煤只是一种过渡,采用补贴方式推广洁净煤是不可持续的,对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其他替代能源也会造成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农村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4年河北省煤炭消费量要比2012年净削减1500万吨,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在煤炭总量控制前提下,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能需求?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必由之路。通过发展农村新能源,不但以较低成本满足农民能源需求,而且通过分布式能源建设,还可以使广大农户从能源消费者向能源生产者转变,并从能源产业链某些环节获得收益,这样,农村能源革命才有动力、才会成功。

 

     本文系第347期《省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专报》,2014年1030日编发。作者:许永兵  

 

责任编辑:刘修言